“汶水汤汤,行人彭彭……汶水滔滔,行人儦儦。”《诗经·齐风》的描述里,汶水畔,行人熙来攘往,好一幅热闹景象。时光流逝,往昔的繁华已被岁月尘封,但紧邻大汶河的岱岳区大汶口镇山西街村村民,在古建上做起了“新文章”,将历史与现代文化巧妙融合,这个曾因商贾云集闻名的古村,正以文化解码出乡村振兴的新范式。
古建活化 跨越数百年的时空对话
春日,暖阳倾洒,汶水岸边芦苇随风轻舞,明石桥静卧水上,桥面的车辙印痕深深浅浅、断断连连,一如岁月的年轮,雕刻下兴衰更替的沧桑。
漫步在山西街村古街的青石板路上,每一块石头都好似在低声讲述着岁月往事,道旁古朴的店铺弥漫着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
400多年前,一座明石桥贯穿南北,解决了汶水两岸“物阻不通,往来甚难”的交通困境。汶水码头周边聚集了大量民居、店铺、手工作坊。明石桥的诞生,让大汶口镇一跃成为当时泰安地区最为繁华的镇子,吸引了无数外地商贾在此处休憩驻足,山西会馆等一系列古建筑也应运而生,成为这段辉煌历史的有力见证。彼时,山西街村便因这一桥、一街、一会馆而得名,呈现出“古石桥上人如织,古镇城内商贾昌”的繁荣景象。
经年日久,岁月流转间,山西街村逐渐走向衰败,山西会馆院墙年久失修,荒草丛生,曾经的繁华已难觅踪迹。
从往昔的车水马龙到后来的没落,这样一个经历数百年风雨的村落该何去何从?
“为了充分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20世纪80年代,我们村设立生活新村片区,完成古村区村民的搬迁安置,将旧房子留住‘老味道’。”山西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自承介绍,秉持“修旧如旧,不失原貌”的原则,村里最大程度还原了原有建筑的历史风貌。
在山西会馆老地基基础上,沿用“里生外熟”砌筑法重建墙体,屋檐上砌入独具特色的莲花雕刻花砖,台阶使用当地独有的寓意节节高的柳叶石和多子多福的鱼子石;古街道上保留了原有的村庄风貌,沿街商铺采用仿古店招,“焕然一新”的老房屋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每一块老砖都是会说话的史书。”站在山西会馆前,刘自承轻抚莲花雕砖介绍,40多年前的战略性搬迁安置,让古村区完整保留了明清建筑,山西街村人用最大的诚意努力修复着这座古村落,织补着历史文化的肌理。
如今的山西街凭借独特的古风古韵,吸引了《我的爷爷》《临门一脚》等多个剧组前来取景拍摄。“电影、电视剧摄制组来我们山西街村拍摄,村民还能当‘演员’,村子里也更热闹了。”面对村子的新发展,村民充满了期待。
非遗焕新 触摸延续千年的温度
古村落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寄托着人们浓浓的乡愁。在山西街村,传统工艺不再是博物馆中冰冷的展品,这些工艺通过市场化途径融入现代生活,与商业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山西街村的大汶口民俗博物馆,汇聚了当地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汶口土陶非遗工坊的展架上,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八角星纹彩陶豆与红陶兽形壶的复制品,在灯光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轻轻触摸这些器物,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品味“围炉煮茶”的雅趣。这些一比一的复刻品,都出自大汶口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大汶口土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延华之手。
对于大汶口土陶技艺传承,王延华有着深刻的见解:“我们打破博物馆的玻璃隔阂,让每件陶器都能成为可触摸的‘历史教科书’,大家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感受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如今,随着山西街村游客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博物馆,体验陶艺制作和器物复制。王延华还时不时拍摄视频、开直播,用镜头同步记录非遗手作的温度,将这份古老技艺传给屏幕另一端的观众。
“三百年酒坊传承,四百里汶水飘香”的侯家酒坊内,古法酿造的纯粮美酒与大汶口文化交相辉映,酒坊的窖池里酝酿出岁月沉淀的醇香。大汶口花边技艺、裴氏玻璃反画、李氏锔艺等大汶口镇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来到游客身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正以现代语法重新书写跨越千年的非遗图谱,让游客真切感受到,非遗不仅是展品,更是鲜活的传统文化。
文旅共振 诗与远方的化学反应
民居、会馆、古城墙、古石碑……如今的山西街村,早已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独具特色的“鲁派民居”,不断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慕名而来。
在大汶口遗址公园,芍药、牡丹等观赏花卉正等待种植。待到花开时节,游客便能穿越千年,领略《诗经》中“维士与女,伊其相谑”的浪漫场景。
优美的汶水风光、古朴的村落建筑、源远流长的大汶口历史文化……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山西街村发展的强大助力。“守着这些宝贵资源,我们相当于捧上了‘金饭碗’,关键是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把日子越过越好。”山西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自承说。
近年来,山西街村紧紧把握发展机遇,通过修缮历史建筑,引入非遗工坊、特色旅游民居等新业态,开启了新旧融合的“新篇章”,该村已然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我们计划借助遗址公园建设的东风,依托明石桥和山西会馆的旅游优势,串联大汶口遗址公园与大汶口镇,吸引更多游客来山西街村旅游,进而带动村子新区餐饮、文旅等商贸行业的发展。”刘自承说。
如今,山西街村“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发展模式成效初显,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大汶口镇和山西街村成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活态文化样本。“我们将充分挖掘利用大汶口文化资源,整合本镇农业、文化等各类资源,为大汶口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大汶口镇相关负责人程文杰满怀信心地表示。
山西街村用“修旧如旧”的敬畏留住了历史印记,以“与古为新”的智慧激活了文化基因。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汶水河面,古石桥上的身影不再是匆匆商旅,而是举着云台记录乡愁的年轻旅人,我们看到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浪漫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