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直播——
2025-04-14 15:00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召开“持续提升健康素养 着力增进全民健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建海先生,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宣传与人才发展科科长常虹女士,泰安市中心医院心脏血管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张焕轶先生,泰安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杨松先生,泰安市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主任医师郗洪滨先生,介绍2025年全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建海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25-04-14 15:01 王建海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衷心感谢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泰安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健康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推动健康泰安建设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监测显示,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已连续三年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 2025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机制、细化措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将易于掌握、便于接受的卫生健康知识普及到群众身边,将群众急需、适宜推广的卫生健康服务送到社区乡村,确保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助力健康泰安建设再上新水平。 2025-04-14 15:04 王建海 一是增加优质健康科普知识供给,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锚定群众健康需求,加快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聚焦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传染病和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主流媒体健康科普栏目,通过一图读懂、短视频、图文直播等多种形式,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宣讲健康知识。组织开展健康科普作品创新创意大赛等健康科普赛事活动,通过健康科普短视频制作、现场科普展示和团体竞赛等形式,激励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提高健康科普能力,创作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原创健康科普作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将围绕“儿科、精神卫生服务年”开展相关健康知识科普;各级疾控中心将加大健康宣教力度,充分发挥健康科普专家库、资源库作用,创新制作健康科普作品,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强新媒体平台监管,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网络平台开展健康科普行为,建立健康科普网络平台账号管理台账,为公众提供科学准确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活动,推动健康知识进万家。结合卫生健康节日、节气、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组织开展“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活动,组织医务工作者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等,通过健康科普作品展演、健康科普体验、展览展示等形式,广泛普及贴近百姓生活的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健康指导、合理用药、义诊咨询等服务。今年全市将组织不少于1000场的“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活动,其中健康知识讲座不少于150场。丰富健康知识传播载体,组织开展10场以上《健康科普大讲堂》系列网络直播活动,邀请我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的权威专家做客演播大厅,聚焦心理健康、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传染病防控、“三减三健”等重点主题,通过网络直播方式,向群众传播健康知识;同时不定期邀请热心市民、相关领域人士参与直播活动,通过提出问题、与专家对话等方式,共同探讨群众关注的热点健康话题。 三是推进健康县区和健康促进医院建设,打造健康促进环境。始终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核心策略,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注重规划引领、强化投入保障等措施,构建政策支持保障体系。规范开展健康县区建设,继续开展健康县区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宣传推广县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典型经验和健康促进特色亮点,并择优推荐至国家和上级部门。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积极推动、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并做好技术支持、日常指导和评估评价,继续开展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特色亮点。标准完成国家级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任务,依法开展市级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有力促进卫生健康工作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让健康生活公平可及、普惠可感。 谢谢大家!
2025-04-14 15:09 主持人 接下来,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时请先通报自己所在的媒体单位。
2025-04-14 15:10 大众日报记者 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连续三年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请问下一步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更好地服务百姓方面,还会采取哪些措施? 2025-04-14 15:10 常虹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健康素养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行动起来。近年来,泰安高度重视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将其作为推动健康泰安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通过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推动个人和群体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持续增强,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 2025年,我们将重点围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聚焦人民群众的健康知识需求,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更好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一是不断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我们将汇集优质资源,聚焦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组织一批权威专家,开展科普活动,不断完善健康科普资源库。组织开展好健康科普作品创新创意大赛,推动科普创作从“教科书模式”向“沉浸式叙事”转型,构建“一次创作、多次传播、全域覆盖”的传播体系,持续发布通俗易懂的科普作品。定期邀请权威专家发表科普文章或相关健康知识提示,通过科学的方式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让更多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二是不断净化健康科普信息传播环境。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网络平台开展健康科普行为,完善账号注册、资质展示、内容审核等管理制度,为公众提供科学准确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加强多部门联动,在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全国爱眼日等卫生健康重要节日、纪念日,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新媒体等方式,广泛传播优质权威健康科普作品。加大对互联网不良健康科普信息的监测和处置,对于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的不良信息,及时处置辟谣,净化健康科普网络环境。 三是不断加强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等学校根据需求,培养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相关专业人才。加强对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兼具医学素养与传媒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优化各单位健康教育人员结构。进一步完善职称晋升制度,健全激励机制,确保健康促进与教育专业人员享受到绩效考核、课题申报、评优评先等制度保障,让更多的医务人员能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之中。 四是不断动员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参与。坚持政府、社会、个人共建共享,建立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制定健康公共政策,建设健康促进场所,营造健康文化,改善健康环境,推动健康县区和健康促进医院建设,推进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助力群众提升素养,收获健康。 谢谢!
2025-04-14 15:15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心梗发病率不断提高,请问该如何有效防治心梗的发生? 2025-04-14 15:15 张焕轶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目前,心血管病患病率与死亡率仍持续上升,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心梗,全称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这种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民众健康。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突发性胸痛,这种胸痛通常表现为胸前区有压迫感、紧缩感或难以描述的憋闷感,疼痛的部位也可以是咽喉部、下颌部、上腹部、或放射到肩胛骨后、左上臂等。可以伴随其它症状,如出汗、恶心、疲乏无力、心悸气促等。也有不少的患者胸痛表现不典型,尤其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他们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不适或消化不良感,这些不典型的症状往往让患者和家属掉以轻心,从而延误最佳救治时机。因此,有句顺口溜描述心梗的胸痛时,说到“胸痛常常不是疼痛、胸痛常常不在心尖(部)”,需要特别留意。 一旦出现胸痛,如何快速有效地识别与救治是关键,要牢记两个“120”——一是在出现急性胸痛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不提倡“自行处理”或“自行来院”,以免贻误救治时机。二是心梗患者需争取在“黄金120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所谓“黄金120分钟”,是指心梗患者从发病到接受专业救治的最佳时间窗口。在这个时间窗口内,患者接受及时、专业的救治,能够显著提高存活率,并降低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具体措施包括家庭(院前)救治、医院(院内)救治两部分内容。家庭(院前)救治包括,心梗胸痛发作时,患者应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以减少心脏负担和心肌耗氧量;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空气流通,有利于患者呼吸和情绪稳定;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有效告知医务人员或家人病情状况与准确地址,以便后续救治;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提示可能发生了心脏停跳,应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建议非医学人员在医院外进行的心肺复苏,只进行单纯的胸外心脏按压即可。医院(院内)救治包括,到达医院胸痛中心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快速病情检查评估,一旦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会启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或静脉溶栓治疗,而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式。尤其是在发病初期的黄金120分钟内完成PCI治疗,可有效恢复血流,显著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在此,再次强调“时间就是心肌,要与死神抢时间”,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 当然,预防心梗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积极干预高危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心梗的发病风险。生活方式主要是指,戒烟限酒、营养平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理想体重与健康心理等,可以有效保持心血管健康。要把“营养与运动”作为生命的第一生命体征,终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干预高危因素,除了维持理想体重外,主要是指控制高血压、高血脂与糖尿病。对高血压患者,建议检测血压,保持血压低于130/80mmHg以下;倡导成年人检测化验血脂,保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理想水平,高脂血症与高危心血管病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早期启动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等)治疗。 综上所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但它并非不可预防和治疗。“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时间就是生命,行动就是希望。通过科学认识心梗、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预防高危因素、把握“黄金120分钟”的救治时机,我们可有效降低心梗的发病风险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谢谢!
2025-04-14 15:20 大众网记者 今年“体重管理”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国家喊你减肥”相关话题,也冲上各平台热搜。请问有哪些科学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管理体重? 2025-04-14 15:20 杨松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我国超重肥胖问题严峻。数据显示,中国超重率34.3%,肥胖率16.4%,肥胖人数居全球首位。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肥胖相关疾病诊疗指南上都已经将肥胖视为一种疾病,即脂肪堆积性疾病,肥胖已然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经济公共卫生问题,国家启动“体重管理年”正是为了将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倡导和推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 科学减重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合理饮食,强调营养均衡和热量控制,避免极端节食,保证膳食多样性,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减少油炸食品、高糖饮品和动物脂肪的摄入。青少年要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国家卫健委根据不同地区饮食习惯不同发布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版》,给大家推荐了菜谱,大家可以参考。 另外,要控制热量与进食顺序:根据个体需求计算每日热量,采用“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吃主食”的顺序。 同时戒烟限酒,减少代谢负担。 其次是适量运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提高基础代谢率。也可把运动融入生活场景:通过步行上下楼梯、提前一站下车步行等方式增加日常活动量,长期坚持可有效消耗热量 此外,充足睡眠、心理调节和定期监测也是科学减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减重一定不能一蹴而就,减重是长期的生活习惯的改善过程,减重就是要重塑自我,战胜自我。 我们泰安市中心医院在去年5月份成立了泰安市首家医学减重中心,目前减重中心下面包括三个院区的减重门诊,一个一站式的体重管理中心以及高新院区的封闭式的减重强化训练营。我们减重中心整合多学科资源,如营养科、内分泌科、中医科、心理科等,可以提供多对一减重服务。欢迎大家到咱们医院来减肥咨询。 谢谢!
2025-04-14 15:24 泰安日报记者 时令节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治未病”理念的重要载体。清明过后即将迎来谷雨节气,请问从中医的角度该如何做好春季养生保健?谢谢。 2025-04-14 15:24 郗洪滨 感谢您的提问。春深似海,万物生辉。自清明至谷雨,天地间阳气升腾,雨润风柔,恰是“春生”之力最为蓬勃的时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强调春季养生需顺应阳气升发规律,通过科学调养来实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民间素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之说,虽然谷雨临近、天气渐热,但从中医角度来看,正是“乍暖还寒,湿气动土”之时,早晚微凉,午间渐热,穿衣可逐步减薄,但燥热未盛,仍需“春捂”,即上半身可以适当减少,但后颈部和腰以下要多注意保暖,需重点保护颈背大椎穴与腹部神阙穴,以防寒湿乘虚而入;衣物可选择透气舒爽棉麻材质;过敏体质者外出可佩戴丝巾与口罩,避免花粉、柳絮侵扰。 在饮食调养方面,要少酸增甘,助阳气升发。春季阳气升发,但肝气疏泄失调可能会影响脾胃功能。因此,饮食上应“少酸增甘以养脾”,少吃酸味食物(如柠檬、醋等),因为酸味收敛,不利于阳气生发。饮食建议以清淡为主,多食荠菜、香椿、菠菜等绿色蔬菜以疏肝气;鲜嫩茵陈、马齿苋可清热利湿;山药、茯苓、小米等甘淡之品可健脾益气;若肝火偏旺,可饮菊花决明子茶;脾胃虚寒者,则以姜枣茶温中散寒;银耳、百合、枇杷等甘润之品可防春燥伤肺。 春眠不觉晓,谷雨前后易生“春困”之症,实为阳气升发不及、湿困脾土之象。在起居作息方面,要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的特点,做到“夜卧早起”,建议23点前入睡、7点前起床,午间小憩不宜过久,建议12-13点小憩20分钟来养护肝气,以免清阳不升,反增困倦。早晨起床后,可以用木梳梳头100下,刺激头部经络,促进阳气升发,也可以穿着宽松衣物,到庭院或户外散步20-30分钟,舒展身体,让心情也更舒畅。居室宜每日通风,晨起开窗纳清气,午后闭窗避风邪,室内可悬艾草香囊,以芳香化浊。 寻春踏青,既是传统习俗,亦为养生良方。谷雨时节的气候适合运动,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应遵循“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适度运动。经常剧烈运动至大汗淋漓的程度,容易导致阳气阴津损耗,而致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下降。因此活动时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轻柔运动,每日20-30分钟,让身体微微出汗,切莫大汗而致气阴两虚。也可结合踏青、放风筝等户外活动,但需注意运动后及时擦汗、穿衣而避风寒之邪。 在精神调养方面,春末夏初,阳气浮越,心火上炎,人易心烦气躁。泰安地处泰山脚下,山水灵秀,更宜外出活动,以助心火下行。多与亲友踏青赏花,借天地之气颐养身心,保持心境平和,戒怒养肝。情绪不畅时,可选用玫瑰花、茉莉花、菊花泡水,每日1杯疏肝解郁。 最后,希望大家以中医之道修身养性,顺应春季“生发”特性,维护身心健康。最后祝大家“天地通泰五脏安,身心愉悦六腑通”。 谢谢。 2025-04-14 15:29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请联系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宣传与人才发展科,联系电话6991846。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